停課三個月,孩子在家裡慢慢的把「白堊冒險營」(這是 Netflix 上的卡通版侏羅紀公園)看完了
因為有注意他們的螢幕使用時間,所以進度緩慢。花了兩個月才追完。
老實說,我還蠻喜歡這部卡通的,雖然我沒有辦法跟著看完每一集,但是間斷地看還是覺得很不錯。
可能是出於習慣,看完每一集,每一季。我都會跟孩子聊聊。一來是親子間的話題,二來是我想了解他們到底看了什麼?觀察到什麼?為什麼?
例如:對人物刻劃的轉變。經歷過磨難後,劇中孩子的個性都有所轉變。他們有沒有觀察到?如果有,我會請他們思考這是什麼原因?為什麼一個膽小的孩子會變得如此勇敢?
如果是你,會怎麼做?
例如:迅猛龍會成群結隊,會團隊行動。這是真的嗎?真實世界如此嗎?考古學有提供什麼樣的證據,「推測」迅猛龍會成群結隊?
如果是你,要怎麼證實?
類似這樣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很喜歡的文章。
裡面提到,栽培孩子並不是搞無限課金術。即便是資源很多的家庭,濫用資源反而會得到資源的詛咒。
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試著培養孩子的許多「思考流程」
看卡通可以、看書可以、參加營隊可以、吃個飯也可以。
例如:我們有一家很喜歡的餐廳。因為孩子喜歡吃香菇,我們都會加價請店家多放點香菇。久而久之,點餐時店家都會主動問「這次也是要加香菇嗎?」
這個時候,我會問孩子,你覺得這樣開心嗎?
孩子:會啊。好多香菇~~
我會進一步請他思考:為什麼人家會記得?如果你覺得這樣很開心,以後你是不是也可以試著記住別人的喜好?多幫別人想一點。
你自己開心,別人也開心~~~
有的孩子,天生自律、貼心,天使來著。這個我覺得很棒。
我們家的雖然不是這樣,但後天還是可以有許多可以努力的地方。
每個人的特質都不同,每個人擅長的也不同。依據每個孩子的喜好,去培養一些您覺得還不錯的人格特質/個性/技能,事半功倍喔。
==================
每個成人/家庭喜歡的方式都不同
只是我個人喜歡孩子多思考一些表象底下的成因,因為我自己也喜歡。
如果大家喜歡什麼樣的特質,什麼樣的技能,什麼樣的興趣。
不妨透過日常的互動,幫孩子建立他自己的「SOP」喔~~